双重预防机制的来源
2016年1月6日,会议上就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必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频发势头,对易发重特大事故的行业领域采取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体系,推动安全生产关口前移,加强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安委会下发文件:2016年4月28日印发了《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10月9日,又印发了《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体系的意见》两个文件中均提出构建双重预防体系的要求。自此“双重预防机制”的概念被正式提出。
双重预防机制定义
双重预防机制简单讲,就是指以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两种手段相结合的生产安全事故预防工作机制,是构筑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两道防火墙。
第一道是管风险,以安全风险辨识和管控为基础,从源头上系统辨识风险、分级管控风险,努力把各类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杜绝和减少事故隐患;
第二道是治隐患,以隐患排查和治理为手段,认真排查风险管控过程中出现的缺失、漏洞和风险控制失效环节,坚决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发生之前。
风险与隐患
风险是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如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但不是必然的,是存在可能性。隐患是指会造成风险的不良原因,包括有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比如说用刀切菜,风险就是可能手会被切伤,隐患就是刀刃加上没有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安全风险来源于可能导致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危险源或各种危险有害因素,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性的组合,而事故隐患是风险管控失效后形成的缺陷或漏洞,两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安全风险具有客观存在性和可认知性,强调固有风险,要采取管控措施降低风险;
事故隐患主要来源于风险管控的薄弱环节,强调过程管理,要通过全面排查发现隐患,通过及时治理消除隐患。但两者也有关联,事故隐患来源于安全风险的管控失效或弱化,安全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就会不出现或少出现隐患。
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
风险分级是指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进而实现分级管理。风险分级的目的是实现对风险的有效管控。
不同的风险评价方法对风险的分级不完全一致,我司拟对风险分为“红橙黄蓝”四级(红色最高)。采用4级分级的风险评价方法(LS、LEC评价法),可建立级别对应关系,以适应评价和管理的要求。
风险等级分红橙黄蓝四级:
红色为1级风险,是不可容许的(重大风险),极其危险,必须立即整改,不能继续作业。
橙色为2级风险(较大风险),必须制定措施进行控制管理。
黄色风险为3级风险(一般风险),需要控制整改。
蓝色分为深蓝色和浅蓝色风险,分别代表4级风险和5级风险(低风险)一般是可以接受(或可容许的),员工应引起注意。
风险分级管控是指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是: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必须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
隐患排查治理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强化与深入,通过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查找风险管控措施的失效、缺陷或不足,采取措施予以整改,同时,分析、验证各类危险有害因素辨识评估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进而完善风险分级管控措施,减少或杜绝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共同构建起预防事故发生的双重机制,构成两道保护屏障,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下一篇:袁有红